纽约的八月热浪袭人,但比天气更灼热的是美网组委会数钱时的手温。他们刚刚完成了一笔交易:用百万美元的诱饵,将混双比赛变成了单打明星的私人游乐园。
传统?竞技精神?那些不值钱的玩意儿在真金白银面前不堪一击。现在,混双比赛只需要颜值、流量和话题度——用百万美元砸出来的网球明星秀正在法拉盛公园火热上演。
再虚伪的资本家也需要伪装自己,也需要立人设,同时也是为自己的行为找“挡箭牌”。于是,今年美网打着“混双改革”的幌子,直接抢走了很多双打专家们赖以生存的饭碗,还美其名曰这是“市场的选择”。佩古拉说,“他们谁也没有告诉,就是那样改了,也那样做了,而你也没有办法。”这一刻,“美网混双改革”更像是“圣旨”,暴露出来的只有“资本家的残忍”,而不留任何体面。
改革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捞钱,是花钱让那些单打明星“赏光”来玩两把,然后再掏观众兜里的钱。
冠军奖金100万的背后,美网的门票涨价了五倍还多,看着中央球场座无虚席的观众,单打明星们玩爽了,赞助商满意了,组委会赚翻了,而那些矜矜业业靠双打谋生的球员在想些什么呢?那谁管!
这场景让人想起老北京的堂会:有钱人家把名角请到家里唱戏,图的就是个热闹。所以,你会看到莱巴金娜截击时出界几万米的离谱失误,你会看到德约科维奇穿越后的甜蜜献舞,你还会看到拉杜卡努与阿尔卡拉斯现场互动激情相拥,谁是那个土豪东家?谁又是哪些被请来唱堂会的名角?这一刻,好像并不那么重要。
但,讽刺的却是:现在的戏子们身价更高了,唱两场戏的报酬却够普通人挣一辈子。
果不其然,美网混双首日之后,社交媒体上爆满了各种关于比赛中的名场面和话题,美网还没开赛,就已经赚足了人们的眼球,流量被拿捏的死死的。
而今年美网混双的新规读起来也颇为讽刺:决赛前采用4局的短盘制?那是为了照顾明星们的体力!10分抢七?那是为了配合电视转播的广告时段!两天完赛?那是因为大牌们的档期太满!
因此,这根本不是什么专业性的竞技比赛,这纯粹是“明星表演赛”,而当娱乐大于竞技时,那是谁玩谁就不一定了。所以,什么技战术配合,什么双打默契,这一切在流量和话题度面前都不值一提。观众只想看阿尔卡拉斯和拉杜卡努眉来眼去,也只想看球星们在场上的抓马,谁在乎他们会不会打双打?
当闯入四强的埃拉尼和瓦瓦索里在接受采访时大喊出那句,“我们是为了所有无法参赛的双打选手而战,我们会尽全力!”很多球迷都会共情,这哪里是什么改革,分明就是在掘双打运动的坟墓!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双打名将痛心疾首地留言写道,“他们用我们的骨头熬汤,却连一口都不让我们喝。”
当专心练习双打的选手开始认真考虑转行:要么去当单打明星的陪练,要么去拍社交媒体短视频博取流量。毕竟,在这个时代,会打球不如会作秀,再有实力又如何,还不如混个脸熟,或者拼个好国籍。
当组委会忙着给网球明星们配对,粉丝们忙着嗑CP,赞助商忙着数钱,当阿尔卡拉斯和拉杜卡努的“Emmalitos”组合引爆社交媒体,当辛纳退赛后被爆出曾经想邀请小威一起组队参赛,美网混双暴露了本质:什么比赛,不过是为了流量,话题度才是新的竞技指标。
当网友们和失去工作的混双高手们纷纷表达抗议和不满,美网赛事总监阿拉斯特的发言堪称当代行为艺术代表作:“我们是为了拯救混双项目。”说这话时,她身后的屏幕上正播放着双打专家被拒绝参赛的画面。
但更加让人觉得讽刺的是: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在做好事,仿佛混双真的已经到了某种无可救药的程度,而他们正是“救世主”!这种自我催眠的能力,值得每一个资本家学习。
“这不是混双的末日,这是整个网球运动的预演。很快,大满贯单打也会缩短赛制,也会请娱乐明星外卡参赛,也会用算法决定冠军归属——反正观众要的只是刺激,不是网球。到时候,德约科维奇可能会和某位网红组队混双,而费德勒的纪录将被改写为社交媒体互动量历史第一。”资深网球评论员这样评论道。
当这项运动开始了它的异化:从竞技体育变成娱乐圈的分支,从艺术变成商品,从精神追求变成流量游戏,明年此刻,我们或许还能看到更荒诞的景象,但还会有谁关心那些活在底层靠微薄收入生存的人们?(来源:网球之家 作者:陆小天)
上一篇: 累计250周排名世界前五,张本智和:现在才刚刚开始呢!
下一篇: 运动强体魄,禁毒护家园
Copyright © 2021-2024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鲁ICP备19001192号-1